對社會學而言,生命史的個人化是社會制度安排的結果所以

 

故事是從社會結構改變而開始的

在工業革命時代避免差異和變化的生產取向演進到知識(易得性)經濟興起的時候,

由於工業革命把物質缺乏的時代帶領到生產(消費)過剩,

社會從以往習慣的工作導向(追求效率,速食,使用和衛生的功能導向)

轉變到體驗導向(追求體驗的深度和廣度),使消費行為從手段變成目的

 

隨之而來的即是大肆流行的風格社會。

換言之,品味即是消費的核心

不同品味的消費者會賦予事物不同意義,因而產生不同體驗

 

風格的趨勢


(一)愛好被認識,重視集體性歸屬感,且具有強烈創作慾望的世代


(二)品味:由從眾行為影響的風格社會

品味決定層級的消費貴族,由於購買力的彈性擴張(信用卡、分期、網路的長尾效應),

模糊了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界線,富貴是一種感覺

 

(三)符號化符號意義

藉由發現符號、詮釋符號、蒐集符號來獲得旅遊的感受和體驗,旅遊是確認符號存在的行為

運動亦是藉由身分認同的對象展現生活態度

可以建構私密生活世界的收藏行為(集體的感受、記憶、崇拜)

 

(四)體驗導向

社會迪士尼化 The Disneyization (Alan Bryman)

1.主題化:將物理空間轉化成想像空間

2.混種消費:藉由多種消費型態,延長體驗刺激

3.授權商品化:將體驗帶回,且可收藏(追求品牌附加價值)

4.表演勞動力:服務即表演(被帶動的情緒可引發強烈的認同感)

主題樂園式的營造

當代的體驗消費

夜店模式(強烈、絢爛),城市是消費者的遊樂場(John Hannigan)

 

(五)個人化和民主化

泡沫經濟和奢侈性消費影響的單身性和草食性(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)

而單身的社會關係是藉由消費來滿足

 

(六)美感平價化

形成社會精品化趨勢

 

形成風格的力量


(一)魅力

強烈深刻真誠

高階美感資產(低階到高階的升級)

藉由故事影像符號人物聲音,觸動消費者的深層感動因子

1. 不易取代性:原創性和精緻度(獨特的美感主張)

2.非速食性:經的起時間考驗的經典性(相對於用過即丟的話題性新鮮感和好奇心)

3.有機性:能自我再生(內容凌駕一切和高度的創意)並有異業結合的綜效

 

(二)次文化

多元為故事的創造基礎,具文化含義元素的情緒連結

 

(三)價值觀(非物質元素)

創造消費者的理念態度和認同:theFLOwmarket

 

(四)輕型

當代資本主義特色(減輕企業營運重量),別傻了快把沉重的庫存和搬不走的生財工具給丟了,換上高附加價值的內容腦吧!

 

台灣長期受代工影響,市場傾向以量和規模來操作(例如:常看到的吃到飽型態和電視劇的製播)

因而面臨極大的美感升級壓力,急需美感創新

而創新的方式可以藉由以下來增加競爭力

1.累積故事資本

2.加強故事符號化

3.創造高附加價值(有機性)

 

社會對於生活享受的重視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需求

由於趨勢所需

風格>品味>體驗>消費

 

所以, 歡迎來到風格時代

 

peace,迷

 

2007092918120301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